经济与管理学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作者:发布时间:2012-03-01浏览次数:483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1、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经、管学科协调发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服务地方能力,逐步形成实践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力争到2015年建立一个结构比较合理、特色比较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把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成全省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二级学院。

2、主要任务

1)、办学规模。

2015年,院部全日制在校生达 3000人,其中本科生2600人左右,专科生400人左右。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册生达 1000人左右。培训各类人员3000人次左右。

2)、学科专业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院部办学定位,合理规划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结构结合起来,适当调整现有专业,加强应用型强的专业的申报和建设。到2015年,本科专业数增加到7个。争取把工商管理、经济学两门学科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申报省级重点学科。通过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打造科研团队,争取更多的省厅及以上层次的科研立项等措施,以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同时在这些学科的影响带动下,使本专业形成更多的优势学科,形成院部的特色和品牌专业。

3)、人才培养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既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着眼于学生在专业发展方面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在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有继续深化专业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余地,为今后的考研创造条件。按照重素质、强能力、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不断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设置。对传统课程进行压缩与调整,增设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给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继续推进双语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到2015年,实验室设备值达到200万元左右。力争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项左右,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有所突破。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项目和等级,巩固毕业生就业率,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提高本科层次专业的招生比例。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增校外实训基地3个。

4)、师资队伍建设

2015年,专兼职教师数达7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不少于6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0%(其中博士不低于15%),60%以上教师具有实践经验及应用型专业背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结构比例达2:3:1。组建1支省级教学团队、2支校级教学团队。培养和引进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2名省级教坛新秀、2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校级教坛新秀。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加强双能型教师培养,双能型教师达到50%以上。

5)、科研与产学研合作

根据我院教师现有的科研能力,经常开展院内教师间的学术研讨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并分别以教授、副教授、博士为核心,组建若干学术团队,密切交流,相互促进,继续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科研平台,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研讨活动,谋求与强校合作,在交流、合作中不断进步,提升科研能力,特别是提升产学研合作能力,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达到50万元。原则上要求每位教师每年都有科研成果,全院年均三类以上论文数达到20篇左右,到2015年,力争实现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并争取更多的省部级和厅级项目立项。

3、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教工思想政治学习和师德师风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开拓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锐意进取、素质过硬、爱岗敬业的教工队伍。

2)、制度保障

从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出发,不断修订、完善和健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

3)、机制保障

    坚持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挥教职工暨工会会员大会的作用,积极探索符合我院实际的二级学院民主管理模式,努力形成民主、透明、和谐、高效的工作机制。

4)、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努力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加强教工党建工作,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终审人:h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