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实践二】久违了,这车水马龙————交通文明志愿活动感悟

作者:发布时间:2020-06-10浏览次数:173

(经管学院 2017级工商管理2班)

2020年已快过半,这期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给你影响最大的事是什么?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共战疫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此次“战疫”中能做的,也是对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封,尽最大可能不出门,在家中为“战役”做出自己的贡献。于是,原本熙攘吵闹的街道,疫情下只有寥寥几个路人。原先拥堵的路口,疫情之下畅通无阻,只有红绿灯在孤独的回忆着疫情前的喧闹。曾经的车水马龙好似是前世的记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今的国内疫情防控成效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防疫之路是正确的,举全国之力的“战役”,我们,赢了!那如前世般的车水马龙也在那路口重新上演,红绿灯也似乎比以前更加尽责的闪耀着传递着出城市苏醒的信号。

疫情缓解,复工复产,助力中国在疫情后全面苏醒,身为在校大学生的我可以为此次苏醒做些什么呢?《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习近平与大学生们》系列报道给了我答案—返家乡投身实践,“自找苦吃”。身在淮上明珠—蚌埠,我选择了参加“交通文明志愿者”活动,在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的同时感受这座城市疫情后的苏醒。

 


经过一系列的申请和课程时间的协调终于在5月18日与19日,我被安排在凤阳东路和解放路交叉口进行志愿执勤工作。志愿活动的前一天晚上我想象着各种可能在第二天的执勤工作中出现的场景,会不会有人特别凶不理解我们执勤,碰到有人执意违规怎么办,会不会只有我一个人是第一次做一名交通文明志愿者,我能顺利的开展执勤工作吗,就这样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我奔赴上了我的志愿执勤的道路。后来才知道这在一条路上原来那么温暖。

首先是到约定地点集合,本以为自己是早到的我到了地点才发现前面已经更早到的几位一同执勤的伙伴早已在熟络的寒暄交谈着,在我还尴尬的想着怎么打招呼才好的时候,一位早到的阿姨就热情的和我打了招呼“小姑娘,过来这边等吧”瞬间心中一暖,走向他们。在和他们的交谈中得知原来不止我一个是第一次做一名交通文明志愿者,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心里又是一暖:原来温暖且乐于为社会奉献自己力量的人有这么多。没过多久就有人拿来了我们志愿工作的行当,志愿者马甲,红旗,帽子,我们就陆续开始了当天的工作。



                

戴上帽子,穿上志愿者马甲,手拿小红旗有种莫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告诉自己只有尽职的工作才能回报这些感受,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劝导路口往来人员遵守交通规则,骑行人员在等待线后进行等待,不闯红绿灯,不逆行。早上的交通高峰时路口骑着电动车的人们大多很有朝气即使带着口罩也能看到有神的眼睛,当然也有人略有焦急,因为执勤地附近有一个小学,有人很多家长们要送复课的孩子上学还有着急上班的人们。各个路口的交警也尽责的指挥着来往的车辆,原本因复工复产还有复课可能会拥堵的路口,在交警的指挥和交通规则的作用下有序行驶。

当然也有人一不小心违反了规则,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送完孩子着急上班的妈妈逆行,被我和同伴拦下后也表示认识到错误,当时赶着要去上班,觉得红灯时间太长才逆行,我们执勤路口的交警也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告知危险性其中听到了最触动的一句就是:“疫情都抗过去复工上班了,可不能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而威胁生命安全”,最终在交警的指挥下那位逆行的妈妈正规行驶在道路上。拿着小红旗挥动着的我也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上午的执勤工作。

为期两天的志愿活动整体很顺利,早晚交通高峰时段,路口的往来人员都默契的遵守着交通规则,偶尔几个违规人员也只需轻声提醒便自觉遵守。不似以前劝导时看到的不耐烦,或警告的眼神还有偶尔强硬的态度,疫情后的人们好像对陌生人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也算是一同“战疫”过的战友吧。看着路口的有序等候和车水马龙的迅速更迭,我仿佛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血液的流动,它正在苏醒,恢复它原本的生机。

因课程原因我还没有投身到需较长工作时间的活动中去,但经历过此次交通文明志愿活动,我更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寄语: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身为青年,此次疫情让社会看到了青年的担当,那些奔赴抗击疫情前线的青年也让我自愧不如,此后我愿如同他们奔赴前线的义无反顾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投身社会奉献的行列中,以小我融入大我,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或许我成为不了一盏明灯,但我愿成为一只萤火虫,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即使不能照亮黑暗,我也想送出一丝慰藉。(通讯员:侯晓珊,综稿人:奚昕


终审人:h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