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经管学院"红手印·新融合"三产融合实践小队赴小岗之约

作者:陈庆锐、云霄英发布时间:2025-07-28浏览次数:11

7月14日至18日,滁州学院“红手印·新融合”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探寻小岗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为课题,深度融入小岗村,从破冰融合到走访调研,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悟,全方位探寻小岗村三产融合脉络,传承改革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凝聚青春力量,共赴振兴征程

7月14日,实践团于小岗村启动三下乡实践活动。首日“破冰之旅”中,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成员互相交流。谢老师亲切开场拉近师生距离,各团队介绍特色定位与专业优势,骨干竞选环节氛围热烈,雷老师讲解小岗精神与行程安全,为后续实践筑牢基础,青年学子们坚定以青春力量传承小岗精神、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念。

解码改革基因,感悟振兴脉动

7月15日,实践团开启小岗村深度实践。上午,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主题活动举行开班式,滁州市委副书记金力致开幕词,介绍了小岗村的发展与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随后,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作专题分享,解读“大包干”历史、精神及小岗村发展图景,使成员明晰改革脉络与时代价值。下午,实践团走进“当年农家”,观斑驳墙壁、简陋家什,感受改革初期艰辛;观看《我等你回来》情景剧与“红手印”演绎,被村民改革决心震撼;参观“大包干”纪念馆与沈浩纪念馆,从契约文书、工作笔记中,串联小岗村发展脉络,深化对“敢闯敢试、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一心为民”小岗精神的理解。

触摸产业脉搏,探寻融合路径

7月16日,实践团聚焦产业,感悟小岗村三产融合活力。清晨,成员参与“分田到户——责任田劳作体验”,在大豆田辨别苗草,体会农耕艰辛,懂粮食来之不易。上午,“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讲述沈浩书记事迹,关友江、严立华回顾土地改革,使成员深刻认识改革意义与价值。下午,实践团探访特色产业走进盼盼食品公司,探其发展历程,感受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与地方经济带动上的成效;凤阳县农产品电商助农孵化工坊,钻研电商运营与销售策略,见证电商赋能农产品“出村进城”;考察小岗村民宿,体会乡村旅游与民宿经济蓬勃发展,洞察文旅融合多元路径。当晚,纳凉晚会为充实一日画上圆满的句号。

聚焦三产融合,开展专题调研

7月17日,实践团围绕“小岗村三产融合”课题开展自由实践。团队走访匠心葡萄园,深入了解葡萄园种植规模、品种培育、产业链延伸(如葡萄酒酿造、采摘旅游等),经营者李经理分享“种植+加工+旅游”融合经验,通过举办葡萄文化节、开发文创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一产向二、三产跨越 。随后,实践团对话小岗村党委办公室主任李文其与村委委员杨伟李文其从宏观层面解读小岗村三产融合规划,介绍在政策引导下,整合土地资源,推动农业规模化种植,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电商销售平台一、二、三产协同模式。他介绍,小岗村依托改革品牌,探索“农业+旅游+文化”融合模式,打造研学基地、红色旅游线路,以三产带一产、强二产。杨伟则结合基层工作,讲述三产融合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如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渠道拓宽,也谈及发展中遇到的土地流转协调、人才短缺等挑战,为实践团提供真实鲜活的调研素材。

此次滁州学院红手印·新融合——小岗村三产融合实践小队小岗村“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年学子与改革热土的深度对话。五日的深度实践,实践团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产业中探寻融合密码,以调研汇聚发展思路。小岗村的改革基因与振兴实践,让青年认识到乡村振兴需传承与创新并行,三产融合要产业与人才共。未来,期待更多青春力量接续奋斗,让小岗村的三产融合之路越走越宽,让改革精神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熠熠生辉,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小岗故事”新篇章。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张悦